絲綢是一個特殊的行業:一是原料生產環節未定因素多;二是行業產業鏈長;三是絲綢需求呈現單向直線。也正是這些特殊性的存在,使得絲綢在大紡織中成為價格波動最頻繁和波動幅度最大的行業。
1995年,1998年,2002年,2005年,2008年和2011年是絲綢大起大落的年代,有的年份甚至價格波動幅度超過了一倍。這是筆者所見過的大宗商品中價格波動幅度最大的商品。比如:1995年,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盤面干繭價格最高沖到了7.2萬元/噸,最低掉到了2.6萬元/噸,這一幅度已經接近兩倍。價格的大起大落對行業的殺傷力是巨大的,1995年之后,大批的大型企業紛紛倒閉,所以那一年已經深深地載入了絲綢歷史史冊。
一、價格波動與“風險厭惡者”之間的矛盾
企業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,但客觀現實又不能保證這樣的環境存在,或是持續地存在。所以大部分企業都屬于“風險厭惡者”,因為企業生產的目的是要通過產品的銷售來獲得穩定的利潤,而不是通過有意識承擔價格風險來獲取投機收益。
具體而言,絲綢商品生產者和貿易商,他們都面臨絲綢商品價格下跌的風險。在價格下跌時,所持有的商品就會出現虧損。同樣,那些需要連續不斷購買原料的繅絲廠和綢廠,一旦原料價格上漲,都會面臨絲綢商品價格下跌的風險,這是源于原料定價與絲綢商品定價在時間上發生了錯位。
經濟全球化之后,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幅度會相應增加,絲綢屬于大宗商品的一份子,自然不會獨善其身,所以對于廣大的絲綢企業和貿易商而言這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。價格波動除了帶來上述影響之外,還會帶來流動資金安排不當、企業產銷脫節等嚴重后果。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,企業將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來自價格波動的壓力。
二、絲綢面臨的形勢
從宏觀上看,由于世界經濟還處于2008年之后的調整期,發達國家雖然走出了低谷,但要想回到過去哪種過度消費的時代已幾乎不可能;新興國家由于延緩了調整期(至少延緩了三年),使得大宗商品價格從2011年起才開始向下調整,預計未來幾年內大宗商品需求仍將維持低迷,因為經濟結構調整是痛苦的,是要付出代價的。
微觀上,由于絲綢調整比大宗商品調整期整整晚了兩年,所以至少在這一兩年之內價格向上的動力還多顯不足。支撐絲綢價格的關鍵因素是它的“資源性”,但是任何資源性商品都得有個度,一旦超出這個度就會導致需求萎縮,哪怕石油這些資源性極強的商品也不例外。同時,與絲綢有比價關系的化纖和棉紡,由于它們長期保持了超低價運行,以及絲綢受到來自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會更大等原因,所以絲綢也不得不低下它那高昂的頭。
綜上所述,宏觀與微觀基本面都對絲綢的發展不利。除此之外,絲綢加工能力過剩問題仍然會成為大起大落的幫手。尤其是廣西因素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廣西蠶繭已占據全國的半壁河山,而它的加工能力至少已到全國的三分之二,這是導致廣西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。加工能力過剩的殺傷力體現在它的過度市場反應,它會夸大原料的短缺或過剩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價格高估與低估是肯定的。但是,市場終將用其自己的法則去校正這些偏離市場的行為,所以廣西因素將增加行情的非理性變動。
三、完全依賴預測市場被證明是失敗的
價格波動的風險直接關系著企業經營的好壞,所以任何企業都應該高度重視。不少企業管理者憑借著自己多年的市場經驗,在選取應對辦法時,往往采用了主動應對。例如:在預測價格上漲時,不斷增加原料備庫,加快產品銷售;在判斷價格下跌時,少購或停止采購原料,同時提前銷售產品。但是,鑒于企業的預判水平、資金成本因素等原因,這樣對沖風險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水平,有時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。所以筆者要勸告懷有這樣理念與行為的人:一定不要試圖駕馭市場,因為市場永遠是難以捉摸的。大部分企業在上述所列風險年份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。
四、如何規避風險
規避大宗商品風險的工具大致有三種:一是商品遠期合約;二是商品期貨合約;三是商品期權。
商品遠期合約是非標準化的現貨合約。但是據筆者了解,目前絲綢行業真正有遠期現貨合約的企業幾乎為零,能夠獲得30——60天訂單的也只是鳳毛麟角,大多數工廠還是即期生產即期銷售。所以,在絲綢行業,用現貨遠期合約去規避風險還不現實。
期權是建立在期貨基礎之上的,它是期貨的衍生品。加上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期權合約,即將推出的也只有白糖等幾只少數期權品種,占上市的品種的比例很小。繭絲連期貨都沒有,所以更談不上期權了。
用現行的兩個中遠期市場合約替代期貨合約是可行的。因為他們都有中遠期定價機制,加上絲綢現貨價格與中遠期市場價格的相關程度較高,所以絲綢行業用套期保值交易規避風險是完全可行的。我們不要簡單地認為套期保值就是進行賣出交易,其實也有買入的交易。比如:綢廠擔心未來原料價格會上漲,他就可以在中遠期市場做買入套保。還有,套期保值是不進行實物交割的,到期之后都要對沖平倉。
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夠規避風險,是因為期現價格變動一致的公理所決定的。即,在兩個市場按照:交易方向相反、交易品種相同、交易數量相等和交易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則進行套期保值交易,就可以用一個市場的盈利去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。這樣的期現對沖就能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。
絲綢已經進入全面的風險管理時代,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,如果我們的企業還是忽視風險管理,未來就可能承接更大的風險,它就不僅僅是價格風險了。所以風險無處不在,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對待它。